人們吃了含有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非傳染性疾病稱為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有發(fā)生,但在氣溫高的季節(jié)發(fā)生較為頻繁。
專家指出,細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多表現(xiàn)為一個家庭或一個集體中多人發(fā)病,但也可單個人發(fā)病。能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細菌有許多種,幾乎所有的食品都有被細菌污染的可能。
專家表示,細菌性食物中毒是一類常見且能夠避免的中毒,總體上可以從以下方面預(yù)防:
首先要防止食物被細菌污染。能夠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廣,這些細菌可以通過塵土、昆蟲、糞便、食品加工、人的攜帶等方式傳播。因此人們應(yīng)養(yǎng)成飯前便后正確洗手的習(xí)慣。另外,要保持食品加工場所衛(wèi)生,嚴格分開生熟食品加工用具,防止老鼠、蒼蠅、蟑螂孳生。
其次要控制細菌繁殖。在10°C以下,絕大部分細菌繁殖緩慢。因此,冰箱并非保險箱,冰箱貯存的食物只能延緩細菌的繁殖生長,并不能殺滅細菌。專家指出,食品不宜在冰箱中過久保存,食用前必須再次加熱。鹽腌、糖漬、干制都是控制細菌繁殖,改善食品風(fēng)味的有效方法。鹵制食品出鍋后要盡快冷卻,以免其中殘留的細菌大量繁殖。
再次是殺滅細菌。生的肉、乳、蛋、蔬菜等不可避免地帶有各種細菌,充分加熱是殺滅食品中細菌的有效方法;加工大塊肉類食品要保證足夠的加熱時間,使肉的中心部分熟透;廚房的刀具、案板、抹布要經(jīng)常清洗、消毒。
專家還特別指出,一些細菌在食品上繁殖后并不使食品在外觀、氣味上有所改變,所以不能以食品腐爛、變味來判斷是否能夠食用。